2022年4月9日星期六

【闲聊系】19-NA 擎天柱

一想到我习惯在每篇文章的开始进行简单的人物介绍,来到擎天柱/Optimus Prime这里,问题反而变得极其棘手。因为这个角色完全不需要任何介绍。说擎天柱是变形金刚里面最具代表性的、最出名的角色,这就不会有什么异议。实际上,擎天柱几乎可以说从一个角色变成一个潮流概念了——举个例子的话,官方最为经典的擎天柱之一,MP10,联名的重涂玩具不计其数。如果不局限于MP10,那擎天柱的联名能力就会有更为惊人的表现。但就是这样的角色,到完全的G1化也走过了约35年的时间(MP44是2019年发售,取1984为起始就是35年)。MP比例是这个速度,料想小比例会慢得多——幸好,因为NA擎天柱的及时赶来,小比例的速度只延后了两年。可以说,NA擎天柱真是因时因势。

但换个角度来说,确实也等很久了。小比例G1可变擎天柱的呼声就没断过。官方在2006年用THS02开了这个坑,但从此就不再填了。对于官方而言,小比例玩具的用户群体是孩子,而孩子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结构和还原度,玩起来对孩子也不友好。话是没问题,但留给成年的小比例玩家的尴尬就不少了。2014年11月,千值练的擎天柱接了这个班,可是造型也不尽然G1,而且变成一支笔也不够让人接受。之后就是2018年的6月,DX9擎天柱接班(关于他的故事可以猛击这个链接)。这款玩具虽然出现了非常惨烈的做工风波,甚至成为DX9走向衰败的转折点,但依然算得上THS02之后“小比例G1可变擎天柱”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完整答案。





然而小比例玩具越来越精彩,甚至开始试着实现MP级别玩具才能实现的效果,DX9擎天柱作为小比例G1可变擎天柱唯一的答案,渐渐显得过时了。这个人物在这个尺寸下能不能做得更好,成为了一个新的疑问。于是,又有很多第三方厂商试图给出更好的答案。2019年1月,HS推出自家的擎天柱;同年6月,魔方推出自家的擎天柱1.0。依然是2019年,代表官方最高水准的MP44在8月31日开售,而这款官方最高水准的,同时也正式确立全新设计方向的玩具,为小比例擎天柱的设计带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,表现为去年(2021年)12月的NA擎天柱和今年(2022年)的魔方擎天柱2.0版本。这两款到底谁比较好,在网上有着不少的争论,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NA的版本,综合来说他会更加符合我的标准。






说起NA的擎天柱,绝对也不是什么好等的东西。在NA推出了威震天(关于他的故事请猛击这个链接)以后,就有不少人开始催擎天柱了。还是2019年,NA选在愚人节放出了一张柱子的脚尖,这也是NA头一次预告他们打算开始做擎天柱。前年(2020年)9月,NA突然放出了一个还没上色的白通天晓/Ultra Magnus渲染图,并指出擎天柱和白色通天晓有30%零件不能共用。渲染图对应的样板则在去年4月才公布。直到去年7月末8月初,擎天柱的样板和官图才先后公布,并根据提议修改了涂装,在12月出货。





我相信拖这么长的一段时间,NA也不是故意而为。因为只需要直接对比,你就会发现:最开始的那张愚人节预告图虽然脚板一看就是擎天柱的,但和NA擎天柱实物的脚板完全不一样。预告图的脚板,看起来更像是DX9擎天柱的升级版。这就能得到一个结论:NA重新建模了。我觉得NA不至于只重新对小腿和脚板建模,所以应该是整个模具都重新做了吧。而能让NA重新制作模具的契机,想来想去,恐怕就是MP44的推出。在我看来,NA并不至于在愚人节把废案丢出来,如果真要有所改动,他们老早就去做了。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明摆着的:NA的擎天柱身上,显然有着MP44带来的各种影响。


不仅有重置,还有大的修改。NA选在擎天柱之后发布白色通天晓的官图,这个时候不相同的零件已经占到了60%。实际上仔细对比通天晓的渲染图和官图就不难发现,修改的地方还是相当之多的。最明显的莫过于胸口展开结构的改变,但有些微妙的角落也有改动:前裙甲的下端增加了倒角,背包改用了不同的样式(官图中的样式最后给镜像擎天柱/Optimus Prime SG和暗黑擎天柱/Nemesis Prime了),脚尖侧、肋部和小臂正面也增设了卡扣……这还是我粗略比较的结果,更不说还有很多细节是我们并不能看出来,但NA却真实做出了改动的。回过来说,那重置的下半身到底占据在了哪一个部分呢?这个恐怕就只有NA的设计部门自己清楚了。




谈NA的东西,自然先从包装看起。其实现在已经能够看到NA设计包装的习惯了。一般来说,NA的原色玩具会采用对应角色在戴亚克隆/Diaclone或是微星小超人/Microman时期的包装。所以我其实都不需要介绍包装——说到擎天柱,那我们就关联其前身就好,即1983年发售的战斗护卫/Battle Convoy/バトルコンボイ。这次NA也是毫不意外就效仿了这一包装,除了包装的背面以外,所有的设计结构都别无二致——除了所有玩具内容换成了自己的以外。这里列个正面图,关于玩具包装的其他面,请猛击这个链接查看。这次NA称他为战斗大卫王。历史上,大卫王是有为的君主,也是优秀的战士,同时也被手下深深爱着,极具盛名。这些点来说,确实和擎天柱有那么些相仿呢。



值得一提的是,我很喜欢包装底面的载具数据。就像是我们会在意人物卡上面记录的能力数值一样,这种非玩具本体的小噱头很能抓住人心。但真正让我惊叹的是,这些数据也有着实在的来源。实际上,早在战斗护卫的包装底部,这些数据都好好地写在了上面。据传这些是根据当时的实车数据写的。NA选取了一部分,改成了英文写在这里。车高2.9m,宽2.5m,最高速度320km/h,最大运载量27t,这些数字你在当年的包装上都能找到。有趣的是,马力这一栏NA的包装设计出了问题。战斗护卫上面写的是7.760马力,但是NA抄错了,写了个1.160(公制)马力。这个数据显然是有问题的。我并不是很懂马力的问题,对卡车也没什么研究。我简单查阅了下,现在弗莱纳公司/Freightliner的卡车马力基本上在200~600(公制)马力这个范围内。因此这个数据就显得很奇怪,如果有比较懂行的,请务必帮我指正下。但不管如何,这肯定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可爱的失误。




这次配件比较多,所以放到前面先说了吧。虽然配件量感觉就一般般那个量,但玩法非常多。武器方面有擎天柱的大枪和斧头。替换手附有两对,除去主体的握拳手还有指人的手和开掌手。开掌手有一个轴,使得类似于掌心炮的动作能够实现。而以上说的这些,除去大枪,都可以收纳到车厢的隐藏抽屉——也就是后轮连同车尾灯的这一块。这个地方应该是参照了MP44的相似设计,然而这个参照可以说非常完美。我不喜欢配件的一大原因,就是每次都要想办法安置这些配件。而NA直接通过设计,协助我解决了配件的安置问题。现在还剩大枪没有收纳。既然是擎天柱,带战斗平台的车厢和小滚珠/Roller肯定不会少。这把大枪可以安装在小滚珠上,小滚珠再放进车厢里,这样就完成了所有配件的收纳,以后全配件就是一个车厢的事了。





当然配件还有一些其他玩法。车厢内可以翻出一片面板,以模拟车辆开进车厢的效果。虽然是这么说,但一来车厢内部很窄,能够进去的小车不多;二来这片面板也不够长,连接地面的效果并不够好。如果车厢里面还要收纳小滚珠,那就只有NA的大黄蜂/Bumblebee的2.0版本可以收纳进去。这是因为尺寸限制。毕竟面板是从车厢内部翻出来的,而这里面板实在没有办法再像实车一样,从车厢的内部伸出来了。底下还要作为抽屉容纳配件。

但对我而言,配件的收纳比这块面板的翻出方式要重要得多。车厢内的战斗平台有雷达的刻画和机械臂造型,中间操作台的挡风玻璃也可以打开。不过打开的时候可能会带起整个上部分,只需用丙烯加固一下即可。战斗平台可以和抽屉结合为单独的小车,这个非常有意思。我很喜欢这个小车,配合车头出门,可以带上所有的配件,造型也有着一种科幻的浪漫感。按理说车厢两边应该会有液压的支架,但NA碍于尺寸所限,将支架端头进行了九十度的旋转来同时撑住地面和车厢,就不太还原实车了,但也算得上是个高效的设计。车厢可以单独摆放,可以连接车头,连接小滚珠,内部两边有很精致的细节刻画,底盘还刻画了一个备胎。不过前面的支架如果往后一点,那就更好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车厢内部的底面有一个圆圆的洞。这个地方实在是很神秘,用来搭载武器有点大,也不能安置小滚珠。到底做什么用,我也没办法说清楚。


 



提到车厢和小滚珠,就不得不提这个车厢在我眼中最大的问题——小滚珠在车厢内没有固定位。这意味着带着装有小滚珠的车厢出门,就是会各种晃悠。即便是老G1玩具,也知道在这里做个固定——人家还有弹射。NA弄不出弹射姑且也就算了,但是固定也没有做,就让我不是很满意。特别小滚珠都老老实实按照《变形金刚·方舟/Transformers: The Ark(下称方舟)》把车尾的两个凸起做出来了,就更凸显这里不进行锁定的可惜。要知道,原本这两个凸起就是用于进行锁定的。正经很多人在意车厢水纹,对我又无所谓了。再来就是车厢顶上要是能选择开孔,就可以伸出战斗平台。没有这个帅气的玩法,也是一大遗憾。




来到本体部分,问题反而轻松很多。G1是当下变形金刚的主流,关于G1的资料也越来越多,到现在不仅是线稿,甚至彩色人物设定图都很容易弄到。特别这还是擎天柱,有MP44珠玉在先,甚至可以通过其开发过程得到一些启示。可以说,资料是绝对不会缺的。相比之下,擎天柱的车厢其实没太多要求。因为擎天柱的车厢在大多时候,是个只在车辆形态下才会出现的东西。这个车厢只要在作为车厢的时候还原,然后能够确保玩点丰富,就足够了。至于内部细节或者更多的,参考动画也好参考G1玩具也好,只要基础内容不变,一定程度上可以放飞自我。但来到主体,特别是还原导向的作品,就不是什么“现代审美”“造型再创作”的时候了,参考官方的设定图和MP44这些官方的出品就足够。有了这个参考基准,再看主体部分就会清晰不少。


按照这个基准,那么NA擎天柱的人形可以拿一个相当高的分数。NA擎天柱的人形可以说是严格的还原产物。特别如果将这款玩具和代表官方极致还原的作品MP44相比,身形比例各方面几乎完全一致,细节也有较好的对应。一个比较多争议的地方就是胸口,看起来有在胸口上再套了一层胸口的感觉。好在车辆形态下的顶灯并无涂装,否则看到八个灯还会强化这种割裂。而且如果变形调整得好,车辆下前杠的银色涂装就很难透出来,也可以消减这种多层胸的效果。

此外,胸口凸出显得头部偏后。但在《方舟》的侧视图中,擎天柱的头部就是很偏后的。不过这里其实我觉得很矛盾,如果以这个侧视图为准,那么从斜下的方向看过去就很难看到完整的头部,跟正面设定图呈现的效果相悖。而NA的擎天柱从斜下看过去,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会看不到头部。很多人会视这个为一大缺点,但对我这样设定至上的人来说,因为还是能找到一点根据,所以只能视其为一个意外。




再来还有别的争议点。如果使用夹在里面的车头面板作为胸口,无论是还原还是追求美型都很不对劲。此外,这个面板的下方形成了一个横贯胸口的空洞,硬要说也是问题,但这也是一般不会去看的角度。所以我就觉得都无所谓。最后NA擎天柱的背包其实是不算小的,但考虑到MP44也是很大一个背包,也没有太大问题。倒不如说,这个背包如果改小了,反而在造型上是很危险的。因为这个背包和小腿后面的弧线其实是有对应的。片面去缩小背包反而还会变得很丑。



说了这么多争议点,但基本都是我可以接受的结果。总体来说,NA擎天柱的造型我还是相当喜欢——不如说很难不喜欢。整体的造型无论是乍一看还是仔细看,都是非常非常G1的。我最喜欢的造型特征大部分出现在上半身。一如NA传闻中的前世,DX9在设计小比例擎天柱的时候所注重的那样,NA这次也是抓住了“窄胸”这个人物特征不放。不仅仅是加大胸口的车窗,更是注重两片胸口给人的那种方方正正的感觉,合理控制了红色窗框的宽度,将这个特点落到实处。本来这一点已经完成得够不错,NA还采用了一个强化视觉印象的讨巧方案:采用颜色偏深的烤漆。偏深的颜色给人收窄的感觉,烤漆的质感增强了圆润的观感,二者结合起来,对窄胸的这个形象无疑又是一种强化——烤漆即使对我而言是不必要的东西,对主体形象的影响依然真实存在。在车窗这一点上,NA确实将人形胸口变成了设计的样子。

小臂上的通讯符号也很精彩,其实很难实现。原画这里有造型,但是并没有颜色的变化,在玩具上很容易显现不明显,看不出变化。NA这里的做法是用凹凸去区别,借助光影营造分色效果,这个想法可以说非常绝。


窄胸下来就是全身的三段结构:胸腹胯几乎是等长的,几乎为1:1:1。这也是构成人物形准的关键要素。纵观一众G1系擎天柱玩具,特别是考虑到现代美型的那些,很容易在宽胸、长腹、小胯这三个问题上沾上那么几个,几乎无一幸免。即便是现在一众擎天柱都在朝着G1造型的方向去,在这些问题上也很难免俗。这次NA也很好抓住了这个造型特点,三大模块的大小都恰到好处,从而牢牢抓住了G1动画应有的那份观感。


在这些点上,相比白色通天晓,NA擎天柱显然更加还原。胯部加大,油箱加大,小腿的线条也更加凸出。小腿的凸出造型在MP44身上也是一大卖点,NA擎天柱同样具备。或许因为不需要给擎天柱穿马甲,NA就在这里下了很大的工夫去追求一个更加还原的表现。二者对比之下,更能体现NA还原向审美的表达。我自己也是更喜欢NA擎天柱的这个下半身。



以上的这些细节,和NA在设定图上的钻研,以及官方MP44的珠玉在先是分不开的。对MP44的吐槽,基本上也就集中在两个要素上:价格和分件量。前者决定了这个东西是个高高在上的产品,而且对玩具质素的要求会更高;后者决定了这个玩具能够实现良好的双形态效果,但变形也会随之变得异常琐碎。但是,从来没有人会去吐槽MP44人形不还原。即便是很久没有看过G1的人,看到MP44也会觉得这就是动画里面的那个角色,这是除了官方谁也不能做到的绝妙观感。即使是观感足够G1的NA擎天柱,在这一点上也只能说在尽量靠近。然而回过头来说,NA擎天柱可能是这么多家第三方的擎天柱中,在这一点上做得最为出色的产品之一。毕竟NA在抓线条风格这一块,确实有自己的一手。


所以,其实NA擎天柱还有一点让我特别满意,就是透露出的对MP的尊重和敬意。现在批评MP几乎成为一种潮流,玩家在口诛笔伐,厂家在做产品叫板。但实际上,这种叫板还是建立在官方的价值体系下,比如说做一个角色,宣称这个角色达到MP级别的还原,其实还是把MP系列作为标杆对待,反而突出了MP系列的伟大。所以这是一种很可笑的叫板。如果可能是因为NA做了小比例,跟官方并不构成对冲,看到NA尽可能在玩具上追求接近官方MP44的效果,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冒犯的感觉,相反还会让人会心一笑。因为这款玩具有着对官方造型效果和设计方向的接近,也不丧失自身对原创设计的追求。NA擎天柱是对MP44的地位的肯定,如果带着这个结论再去回顾那些造型上的特点,想必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。


现在再回头去看当年MP44的宣传,官方强调在这款玩具上实现了苗条的身材比例、有角度的胸部、平坦的腹部、充满曲线感的腿部、轮胎全收纳。全部实现的官方是伟大的。而能够继承官方,将这些特点继承下来的NA擎天柱,自然也是很有价值的产品。




要真正说NA擎天柱有什么造型的不足,我首推胸口内部没有对领导模块/the Matrix of Leadership的遮挡。这里是很明显尺寸限制难以做下去的东西,但因为透明窗户的原因,这里缺少的这一块简直清清楚楚。再来就是胯部。因为胯部正中的上方设置了一个卡扣,整个NA擎天柱胯部的黄色涂装是偏下的。原本只需要中间的黄色涂装下移,但考虑到造型的均衡性,NA随之把两边的黄色涂装的位置也调整了。整个黄色涂装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,使得NA擎天柱的胯部黄色涂装太居中,也填得太满。原本MP44的大胯效果,也因此在NA擎天柱上体现不出来,视觉上也会让人觉得NA前裙甲的这一块过于方正,似乎是裙甲下沿不够倾斜一般。其实裙甲下沿的倾斜度是没有问题的,真正造成这种视觉差异的就是涂装。



胯部一切的问题,都可以归咎于变形卡扣的设置。通常来说变形卡扣造成的问题,多多少少我是能容许的。这个同理,整体上也没有破坏观感,但有点遗憾。然而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是最吹毛求疵的点,特别考虑到手绘动画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,只要不是和印象中的形象产生了冲突,都不能算大问题。


不过要是在可动上要去对标MP,那可就非常艰难了。MP44制作便强调“可动人偶一般的可动性”,相比之下NA擎天柱也有着很好的可动,但还是逊于官方一筹。手肘仅有90°的旋转,这一点使得NA擎天柱在造型上有了不少限制。肩膀可以前后摆动,但是幅度有限,而且因为胸部的凸出,这个可动基本没什么用处。摆抱拳的姿势是做不到的。这里想提一嘴平举。MP44的肩关节设置较低,可以一定程度耸肩,而NA的擎天柱肩关节稍高一些,虽然更加类人,但耸肩是没戏的。而且平举以后手臂若是再前后摆,到一定程度烟囱就会形成干涉。有趣的是,由于变形结构,NA在小臂背面设计了一个类似于通讯装置的细节,如果选用二头肌处的下摆关节去借位,可以模拟出擎天柱联系其他汽车人的动作。这个细节不是我发现的,但知道的时候确实很震撼。

(注:在本文写完以后,NA推出了这款擎天柱的两个重涂:元祖漫配色版和日版RM/RobotMasters配色版。这两个版本的手肘关节改成了双动关节,所以可以实现大于90°的旋转,但也仅限于这两个配色可以。对应地,这两个版本的二头肌并没有下摆关节,不过这是之前白色通天晓的模具遗留,算不上正常的可动。)


剩下的可动则该有都有,下半身表现尤为优秀。腰转和两段弯腰对大开大合的动作帮助很大,膝盖更是用独立开模实现了和MP44一样的两段屈膝。脚掌非常灵活,再加上脚尖和脚后跟的独立可动,使得NA擎天柱不仅是接地良好,和地面的整体交互都非常舒适,动作呈现会更加自然。唯一的遗憾我认为是裙甲,虽然并不阻碍可动,而且也很好看,但还是没能对标将“腰部没有做成裙甲状”当作卖点的MP44。即便如此,NA擎天柱的可动表现依然是非常优秀的,特别要是考虑到造型的完整度,就会觉得更不容易了。


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四处软质材料的使用。四处软质材料,指的是头顶的两根天线和肩膀的两根烟囱。DX9的擎天柱这四个地方全是硬塑料,在我看来其实是个很大的缺点。NA擎天柱这次很显然是想要做出改造的,然而遗憾的是,这次仅仅头部天线有了明显改善。实际上,NA擎天柱的烟囱虽然确实有一定程度的耐弯折,但程度实在约等于没有。如果是高处摔落,那这个烟囱依然不会有什么防范能力。至少,我自己是有听说过烟囱摔断的例子。虽然也想猜测是为了协调漆面,但是我确实觉得烟囱如果能用更软的材料,对整体表现都能加分不少。而且漆面确实也并没有因此变得多好,烟囱可以说是整个NA擎天柱最容易掉漆的位置了。


说到变形,这次的变形过程我特别喜欢。虽然擎天柱玩具变形大同小异,但是NA这次成功兼顾了传统的设计和创新的惊喜。这个角度来看,就是莫大的成功了。要知道擎天柱是个很难做出创新的角色——除非直接弄个不一样的造型出来,设计这个角色的玩具时,传统的力量会相对其他角色大得多。而NA这次很巧妙兼顾了传统和创新二者。

基础思路上虽然就那么回事,但稍微具体的话会发现和DX9的擎天柱有着莫名的相似:比如用横向的旋转关节堆叠一个造型不一样的车窗,实现双形态车窗的替换;比如说下半身打散小腿并适当翻转零件包裹大腿的设计。虽然两个玩具实现这些思路的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,但是将这些结构抽象出来,得到的大体实现思路可以说相当近似。用迥异的结构展示相似的思路,这种暗含的致敬绝对可以在把玩的时候让人会心一笑。


这次NA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传统艺能,即用简单的结构解决复杂的问题。我觉得肩膀的前后旋转简直是神来之笔。一个小小的旋转就改变了整条手臂的前后位置,同时还把锁骨面板换了个面,效率实在是非常之高。不过这里一定要注意大臂烟囱的位置,避免摩擦掉漆。而车头面板在人形下的收纳也很有意思,NA用车头去补足胸口和两肋的想法实在是很让人惊讶。把车头面板折叠起来,也算是刚出不久的一类小花样。相比MP44把车头叠进背包和胸口内侧,我觉得这个收纳让我更多想到的是塞博坦之战:地出/War for Cybertron: Earthrise的L级/Leader Class擎天柱,那款是把车头面板收进了胸口和屁帘。

同时,还有车和人两个形态下的格栅大小变化。得益于胸口的旋转设计,NA成功实现了车形大格栅,人形小格栅的设计。胸口直接变形也是特别好的设计,不仅可以带着领导模块一起变,而且因为领导模块包在内部,根本不用担心掉落问题,结构上也十分稳定,相比DX9擎天柱的设计还要进步不少。背包的设计也很有想法,非常成熟,而且并没有补丁设计的感觉。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设计无比成熟,而且非常耐玩。大量的块状变形和大回旋,让变形十分畅快。即便是玩具消耗起来很快的当下,NA擎天柱也是隔好几个月都难以让人产生腻味的玩具。


看到有不少人在变人形的时候两肋合不拢。这个地方我是比较意外的,我自己操作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。具体的表现是人形态下两肋向两侧偏斜下。其实两肋的内侧都有一个圆形的小凸起,对应中间腹部格栅的上下翻动点,这里存在这样一个暗扣,让我觉得设计很巧妙。如果出现了相同问题,不妨检查一下,进行一些细节调整就可以。多变几次就可以自动合拢。但要注意,两肋扣住的时候,内部的空间是容不下头部的。在扣两肋之前,最好先把头部放出来,以避免掉漆。此外,在变成车辆形态的时候,建议在关上车门前把人形的肩膀往下按压到位,以形成正常的空间,这样可以确保车门的边缘不掉漆。

(注:前面备注提到的两个新配色无需考虑按压肩膀的问题。)

我对变形最大的遗憾其实是横向旋转。因为MP44有一个卖点叫做“变形无需进行转腰”。官方当时把这个东西列为卖点,当然有着他们的考量在。无论是印象里面G1擎天柱的变形,还是更为深层次的这种印象的来源——老G1玩具,擎天柱都是没有转腰的步骤的。而从我的角度看来,转腰的步骤就是一种现代审美的更迭,因为这个步骤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人形的胯部。我们只考虑直观效果,擎天柱的胯部和卡车头的前杠是对应的。动画里面可以调整色块的大小和颜色,玩具可以直接用前杠作为胯使用。而后面擎天柱玩具不断追求还原,胯部的造型总算是要变化一下了,这才逐渐引入转腰的动作,并渐渐成为一种标配设计。但如果要在玩具上还原印象主观的时候,转腰这个步骤自然就能取消更好,尽管这种大回旋设计往往联系到一种把玩的快感。很奇怪,我不知道NA为什么没有关注这个方面。NA反而用了很多次横向旋转的设计。胯部一次,腿跟一次,小腿部分一次,脚尖还要算一次。这就让我还是有那么一点遗憾。

前后连接的地方,这里NA使用了上下两处固定。这个地方说起来其实特别奇妙,因为两处的锁定都是看起来不那么稳定的,但效果非常好。上端是一小个伸出的凸起,也是之前提到的人形胯部造型失当的元凶。下方则是之前NA在白色通天晓上实践过机构的变体,值得信任。但是这里因为胯部的重置,来到擎天柱这里,结合部件用了一个双动关节连接。这里最后是需要调整一下的,只要下方的双动关节尽可能打平,那么无论上下都能够结合得很牢固。下半身整个的新模具把玩起来也很舒服,整体把玩手感其实比起白色通天晓还要好出不少。比如脚板,不同于白色通天晓的脚尖变成假油箱,NA擎天柱选择直接堆在车尾,脚底就不再需要漆面,也就不用考虑掉漆问题,这一点就会比白色通天晓要来得好。


来到车形,这里其实很有说头。如果对照一下《方舟》,NA擎天柱的车形其实对比动画不够还原。举个很明显的例子:动画里面特别有记忆点的大方形车灯,在NA擎天柱的车形上完全销声匿迹,取而代之的是横向展开的两个小灯。相对动画设定,较高的格栅和较小的车窗也没有带给人动画的印象。这种不对应,归根结底是NA在车形的面向性上有了点变化。

关于这个点,我想绕个远路去解释。考虑到NA擎天柱在面向上对MP44的接近,我们先说MP44。尽管MP44一再在宣传中强调还原,其实也没有去完全还原动画的车形,反而是加入了适当的真车风格于其中。NA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,不是做兼具真车风格和动画风格的车形,而是直接一边倒,做真车风格去了。其实我也说不清楚,相比之下,其实我会更喜欢MP44那种二者兼具的表现方式,但NA这个我也接受。我觉得这个点就真的是各花入各眼了。


但是不得不说,官方其实对MP44车形的很多要求,NA并没有做下来。这其中很多是因为尺寸上的无奈,如模拟真车细节的轮胎、可以折叠的后视镜、以便从斜向完全展现的可变位置烟囱、车体的铆钉等。颜色上,NA擎天柱侧面还有些白色露了出来。包括车灯的嵌入式造型,仔细看NA确实也开了这个模,但在涂装上,这里要求的精度太高了,无法呈现出来。略令我遗憾的是车型下格栅的上边缘,MP44强调这里要使用曲线连接,到NA擎天柱这里却成了直愣愣的线条。倒是有一点我觉得没做到是好事——格栅、车灯、保险杠这里没有按照MP44使用电镀,而是选择了银漆涂装。这一点对一个口袋玩具来说,是很重要的优化。虽然我最喜欢的解决方案还是直接用塑料原色,但不可否认这些地方用银漆会使得质感好很多。


即便如此,你依然可以在NA的擎天柱身上看到设计师对车辆的深刻理解。首先从车辆前端开始。车辆正面,很多人说这个车形有些偏窄。这样认知,特别是考虑到车厢能够停进去的小车确实不占多数,其实也情有可原。但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。真正的问题出在保险杠这里。有些人发现保险杠做得有点高。关于这一点我有些补充。其实对于美式的平头卡车头,前面的保险杠确实会做得很高。特别如果看过《变形金刚4:绝迹重生/Transformers: Age of Extinction》,里面的隐蔽擎天柱/Optimus Prime evasion mode和惊破天/Galvatron都是美式的平头卡车头。他们保险杠的上沿,和前轮的上沿其实是基本持平的。再来看NA擎天柱,不难发现这个保险杠的高度其实完全没有问题。但是保险杠纵向的高度其实还是做高了,下沿的高度做得有些低,一般到轮胎下半部分,和油桶的下沿大概持平其实就够。这也就造成了观感上车头的偏窄。反而常规认为做高了的格栅是没问题的,美式平头卡车头就是做成这样。




顺便一提,我对格栅的涂装感到很遗憾。因为涂装的缺少,正面看过去会透出红色的塑料,侧面和保险杠顶面也都少漆。对于一个量产品,如果要补足这些细节,要耗费大量的人力,报废率也会大幅上升,并不值当,但也就因此有了这么一个可惜的缺陷。如果有兴趣,可以粗略估算一下车头的高宽比,大约是1.16。包装上的数据则是车高2.9m,车宽2.5m,二者相比还就是1.16,说明整个车体正面的尺寸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

我非常喜欢车辆侧面,车辆侧面的形状也是NA擎天柱下了不少功夫的地方。我们先说前半段。车门不大,而且位置偏高,车门下沿距离轮胎还有一段距离,这些都是和真车完全一致的。前轮后方的架子刻画等一系列的车侧细节,我也非常喜欢。其实按照真车的话,应该做出后视镜,然而我实在是不喜欢这种伸出来的东西,觉得不做也没什么。这个角度下也能看到烟囱。其实如果按照MP44的设计要求,烟囱应该再往外一些,以至于可以从斜向完整看到。NA擎天柱这里确实可以多分一个件,把烟囱往两侧扩出去。但是考虑一体性,其实我是宁愿从斜角看不到,也不愿意外扩的。


车门还可以打开,而这里是我觉得NA擎天柱整个车辆形态下最最细致的地方。其实对于这个大小的擎天柱玩具来说,车门可开就已经是一个很实在的卖点了,但是NA更进一步,他们对车辆内部的空间感都有追求。尽管NA并没有进行任何内饰刻画——当然这个尺寸下要内饰的刻画也过于刻薄,但是我们打开车门往里面看去,依然会隐约感受到驾驶座的存在。人形的拳头构成驾驶座,座位还对应了前挡风玻璃,前挡风玻璃下面的红色轴也能很自然让人想到方向盘。身体中心骨架和头部将左右两个座位分离开来,成为各自独立的操作空间。组合起来,带给人的体验是很特别的。即便不能注意到这一点,偶尔能够经由前挡风玻璃和侧挡风玻璃透过的一抹蓝色,也能够提醒我们注意内部的空间构造。顺此一提,其实在这个空间藏头会让我想到MP10,所以即便这里有个头会有那么一点穿帮,我也不讨厌。


后半段则公认表现相对不够好。确实,特别对比高完成度的前半段来说的确差口气。但话是这么说,我觉得造型上不足也就只有两点。其一是小腿背后的弧形面板变成了托架上端,弧面朝上确实增加了不少槽点。不过远远看过去,因为车厢连接位点的存在,还是会有些平整的感觉的。连接车厢的位置稍稍还靠前了一点,但不构成任何的违和感。其二是车尾确实长了一点,如果把人形脚板的这一部分去掉就刚好了。但是总体来说,其实我对这些造型的缺陷无所谓。擎天柱玩具大多时候就是一半还原,后面托架这部分放飞自我是常态。类似于电影工作室/Studio Series的SS38那种,能够把车尾干瘪空洞的状态也呈现出来的擎天柱实在是非常少。在大多数情况下车尾其实就是要平整,然后带有接口,就算得上是完成了。


后轮比起前轮是有一定外扩的。实际的美式平头卡车头,考虑到承重需要,在车尾部分可能会做双排轮,视角上看后轮就外扩了。而玩具又不会真的去做双排轮,否则不仅是不够玩具,被喷的可能也很大。想呈现这个效果,就只好把后轮扩出去了。MP44并没有去做双排轮的效果,但实际上来说二者都对,因为对于擎天柱的原型卡车来说,这其实是一个可选项。比如在《大黄蜂/Bumblebee》里面,最后出现的擎天柱卡车头就采用双排轮。



连接车厢的时候,我很建议连接车箱的时候直接把两条腿分开,在此之后对两腿重新组合,再进行假油箱和腿内侧面板的结合,而不是靠着微调连接点的方式去实现,这样的话可以拥有更加稳定放心的结构。整体而言连接还是挺稳的,但是托架顶端的蓝色面板很容易被挑起。一旦连接车厢,我们习惯去抓取整个卡车的时候都会去抓车厢前端,此时整个托架都会升起来。我知道有些卡车头会在这里设一个避震机制,但对于擎天柱的原型卡车并不存在,这个并不能成为洗白这个问题的缘由。从我的视角看,这其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。




到这里,我反而要退回去说车厢的问题了。如果有心去对比一下,会发现其实NA擎天柱的车厢和MP44是完全不一样的尺寸。而如果意识到我前面强调了真车,自然也会想要用真车的视角去分析下车厢。但是来到这里,其实会比较复杂,这也是我为什么刻意把这一段放到最后去说。实际上卡车所带的车厢就是集装箱,而集装箱有着国际通用的尺寸规定。如果我们按照实车的40英尺集装箱去计算,其实NA擎天柱的车厢要做到18厘米才合理。而这个大小做成玩具,会显得非常违和。NA想了个讨巧的方法,他们又找到了《方舟》,按里面的尺寸去做了现在这个13.5厘米长的车厢。虽然不是按照实际大小去做,但依然有理有据。

此外,如果按照数据计算,那么车厢还要加高一点,宽高应当相等。但是,实车与车厢的结合位点,基本上和后轮上沿的高度平齐——最多高一点点。玩具必然是做不到的。为了维持车辆和车厢高度的协调一致,所以就会高度上就会稍微做矮一点。如之前所说,让擎天柱的玩具在车尾实现和实车一样的效果,在玩具角度上并不现实。其实某种意义上,这还会跟直观印象产生冲突。所以,适当去缩短车厢的高度,反而是能够做出的最佳选择。


擎天柱这个玩具,好做也难做。打造出大体接近的双形态很容易,擎天柱的识别度是相当高的;但是要打造还原的造型则很难,身材比例和造型细节很容易跑偏。玩具很多,设计基本已经成为定式,结构设计可以很简单;但也因为玩具很多,很多想法都已经被实践,想要做出新意的话就会很难。简而言之,下限低,但是上限也很高。正如擎天柱是整个变形金刚体系的招牌,对于第三方而言,擎天柱玩具也是体现厂商玩具制作水准的金字招牌。这个人物的知名度是摆在那里的,因此玩具的水平尤为重要。不像冷门人物一样出了就行,擎天柱的玩具出来就要接受更高水平的考察。

而小比例擎天柱的这个难题,来到NA这里,我觉得算是得到了一个完备的解决方案。无论是人形、变形还是载具形态,完成度都可以说非常高。在我心里,这个算得上是最接近MP44的小尺寸玩具了,这种接近并不是说简单缩小了造型和结构,而是在综合了很多擎天柱玩具以后,把MP44那些引人注目的元素继承过来,并满载自身特色的一种接近。这就让我更愿意让这款玩具停留在我的手上。


此外,NA这次最为打动我的一件事就是给出了双版本方案。除了前面一直在说的原色擎天柱,NA还有一款不带有车厢的无烤漆版本——朋友版。其实相比之下我是更加喜欢朋友版的,我对整体的质感并没有那么强的要求,但是很重视把玩。没有烤漆让我无需再去担心除了烟囱之外的掉漆风险,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。不过烤漆综合来说是一个迎合市场的举措,好的质感总是更加能够打动人。我觉得能够照顾到不同需要的人群,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喜好和习惯的玩具,同时又能够彼此不构成冲突,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美好局面。我在对朋友柱进行贴标和修整以后,就更加喜欢这款玩具了。


抛开擎天柱的身份,单就是在NA玩具的范畴里,这也算是NA众多好玩具里面可以用于看家的存在,巧的是这个地位和擎天柱本身在变形金刚IP里面的地位也完全一致。各种意义上,我实在拿不出什么溢美之词来概括这个玩具给我带来的惊喜,各种表达下来都觉得自己的形容不够。我只能说,我很推荐这款玩具,也希望能够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他和喜欢他。我坚信无论是在宁静的还是困难的日子里,NA的擎天柱都可以带给玩家切实的欢乐和幸福。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